在实际开发中,部署的项目在服务器上,通过域名来访问,是否会发现有的域名是http协议有的是https协议。那么同一个网站,他既可以http访问,又可以https访问,他们是什么呢,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呢?
前端开发过程中,总会遇到点击链接下载。这个时候可以借助2种方法解决。一种是用a标签的download,第二种是按钮点击之后调用接口来下载。2种方法最好确定文件没有跨域现象。
经过前面的环境搭建以及项目构建,完成了基础的项目框架,下面学习实现vue3的reactivity。
原本旧项目框架的问题,导致打包的内容比较大,vendor这种文件达到了4M,个人感觉是存在一些问题的,想着优化下,正巧同事做了新模版,打包之后整体文件也就在2M左右,太强了,看来vue-cli脚手架还是要研究研究。
服务器本身很垃圾,是一个小鸡服务器,Java后端程序经常崩溃,所以用sh脚本简单的做一个自动重启命令
docker技术虽然发展了很多年,而且k8s表示不再支持它,但是这个容器技术目前拿来玩一玩还是不错的,装docker-compose则能一次控制多台容器。
最近服务器项目部署需要不同版本的Java,在Mac上领略了jenv的简单,易管理的优点,,所以便打算在Linux上也安装这个。
最近配了一台服务器,配置清单cpu: e2660、内存: 16*2 ecc。 使用 proxmox 安装了多台虚拟机,使用其中的 3 台 4c 8g 的搭建了一个 3 节点的 k8s 集群。因为没有公网 ip或者说进不了电信光猫改不了配置,不能直接通过公网访问到内网,所以使用 frp 内网穿透,提供公网访问。
去官方网站下载Proxmox VE xx ISO Installer镜像,然后通过UltraISO安装, 菜单→写入硬盘映像→raw格式→选中你的U盘,烧录完成后,和你平常做系统一样,进入快捷启动菜单,找到你的U盘并启动它。(或者去BIOS设置你的U盘为第一启动选项)
Vim本身也有很多插件,而插件管理器有很多,比较火的这个vim-plugin是一个异步更新的管理器。
通过源码学习笔记1的实验操作,得到了个基础模版。那么接下来,我们需要实现构建流程,让我们的项目能打包运行。
本次主要学习目标是构建一个vue3源码的工程项目。需要用到…….